近100間建造業機構代表日前出席「建造香港 建造自己」啟動禮暨約章簽署儀式,承諾發揮團結精神,支持建造業議會(議會)及香港建造學院(學院)培育生力軍以支援業界持續發展,共同構建充滿熱誠及專業的建造團隊。議會及學院近年除了優化培訓課程外,亦努力改變行業的傳統印象,提升從業員的形象和地位,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發展,將個人發展與建造香港的使命緊繫一起。
建造業發展蓬勃 專業人才需求殷切
香港基礎建設發展蓬勃,連續八年排名全球第一,一直肩負社會重要的角色。議會及學院為吸引青年加入行業,今年以「建造香港 建造自己」為主題,邀請著名設計師黃炳培(又名「又一山人」)製作一系列短片,由三名畢業於香港建造學院的學生細說投身行業的原因及抱負,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引起年輕人共鳴,肩負「建造香港」的使命。這套短片稍後將會在大型商場、工地、巴士站、社交媒體及政府轄下85個公共設施廣泛播放。
啟動禮暨約章簽署儀式於日前舉行,出席的業界人士逾150名,包括發展局、發展商、商會、地產建設商會、承建商、分包商及專業團體等,並邀請了策劃這次活動的紀文鳳女士、短片製作人又一山人及其中兩名主角出席。
發放正能量短片 全城推廣建造培訓
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致辭時表示,近年中學畢業生人數減少,議會及學院均推出多項措施吸引年輕人入行,包括為課程進行資歷架構評審、培訓教員提升教學方法、優化校舍、推動建築創新科技、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劃、舉辦建造業傑出青年和傑出學徒選舉等。今年特別拍攝原創短片,由年輕人自我剖白對業界的熱誠及承傳精神,希望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主禮嘉賓發展局副秘書長(工務) 林錦平稱,香港許多大型基建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前期規劃及施工興建都需要大量專才,香港建造學院的成立正是為有意投身建造業的年輕人提供專業培訓及晉升階梯。
津貼再提升 助學生持續發展
香港建造學院院長黃君華博士工程師亦介紹了建造文憑課程及建造證書課程兩項新元素,包括畢業生可參與「建造業議會認可技術專才培訓計劃」,在穩定的月薪下持續進修,完成計劃時可免試獲取大工資歷。此外,每月津貼可望由港幣3,600元增加1,200元至4,800元,增加津貼的金額將在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後生效。
入建造業感自豪 工作中找到興趣
鄧兆楠﹕工作中找到自豪感
90後的鄧兆楠畢業於香港建造學院土木工程監工文憑課程(現稱「高等文憑」),表示建造業工種多元化,適合不同性格的青年。鄧兆楠表示﹕「自小受任職工程師的家人影響,對工地設計、施工工序及宏偉建築物都有濃厚興趣,於是考完DSE便報讀學院課程,經過18個月有系統的培訓後,加入金門建築成為學徒,一面累積工作經驗,一面進修,希望考獲香港實驗所認可計劃的資歷。」
他指﹕「日常工作是在實驗室就土木工程領域進行實驗測試服務及技術支援,有時會到地盤進行工程研究,喜歡與前線技工溝通,日後會持續進修考取專業資格。」他認為推動自己不斷向前的原因,是完成每個建築項目如同征服不同的目標,令自己找到成功感。
胡善姮﹕既是興趣也是生活
行行出狀元,對80後的胡善姮來說是至理名言。她大學畢業後曾任職零售業及管理工作,三年後遇到人生的「樽頸位」,工作上再無進步空間,於是大膽作出新突破,修讀香港建造學院的基本工藝課程 – 細木工藝科(現稱「建造證書課程」) 。她表示﹕「學院課程免學費有津貼,兼有工作介紹,坊間少有這樣的機會,入行後更發現,其實行業有很多工作機會。」
她坦言﹕「小時候喜歡做勞作,而木工工藝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一部分。細木工藝在室內裝修及清水樓均會用到,在地盤中屬於獨立工種,現在我是一個半熟練工人,未來計劃浸淫一段時間後考取『大工』。雖然建造業被公眾視為辛苦行業,但我覺得只要自己鍾意就一點也不辛苦,每當看見完成品,一切都變成非常值得!」
全日制課程即場面試
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
7月13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地點﹕九龍灣院校 九龍灣大業街44號(九龍灣港鐵站A出口步行5-10分鐘)
上水院校 上水鳳南路1號(上水港鐵站轉乘270號巴士至「翠麗花園站」)
查詢﹕2100 9000
資料由香港建造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