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靜觀朱屺瞻演繹色彩的藝術

朱屺瞻作畫多從寫生入手,樂於描繪平常生活中的尋常之物而別具情致。
香港藝術館館長朱瑞平解說今次展覽的藏品,以及簡介朱屺瞻的藝術成就。
六個主題均以「色」字入題,當中單色主題的作品盡現朱屺瞻的繪畫實力。
朱屺瞻早年從油畫入手,後於國畫創作中除大膽施以艷彩作為對襯,絢爛明麗,亦有一色多調,一調多變的單色創作。
朱館長表示,朱屺瞻早年以繪畫油畫為主,可惜當年作品多已散佚,傳世的油畫作品十分罕見,展出的《古瓶紅梅》乃其中晚期的作品。

藝術收藏對不少人來說或是一種投資,能單純以此為愛好,更透過收藏,與藝術家結成摯友深交,自是難能可貴。本地著名收藏家及攝影家黃貴權醫生便是如此,其藏品以二十世紀中國書畫為重心,收藏之餘還與畫家相交多年成為莫逆好友,彼此存在互相欣賞的情愫。黃醫生2021年底開始將畢生收藏付託香港藝術館,館方於4樓特設「靜觀樓藏品廳」陸續展出其藏品。是次展出逾80組靜觀樓藏朱屺瞻(1892–1996)各時期的手跡佳作,藉此回顧其一生波瀾轉折、路漫脩遠的世紀丹青路,並細味朱屺瞻與黃貴權醫生從相知到相惜,情繫近半世紀的藝緣。

黃貴權醫生行走杏林多年,自六十年代起愛上攝影,作品屢次在國際沙龍比賽中獲殊榮,後來卻遇上創作瓶頸,無法突破自己而輟停攝影十年,友人於是鼓勵他看畫來吸收養分,開啟了他收藏中國書畫之路;他對海派作品尤有偏好,當中對朱屺瞻的筆墨更是情有獨鍾。在朱屺瞻的啟發下,黃醫生積極探索對大自然的抽象觀察,視「樹為點;山脈為線;田野為色塊」,突破沙龍影像原有的語言,悟出新的攝影手法。

海派巨匠百年華彩

自此以後,每聞屺老舉辦展覽,黃醫生必定躬親來訪。二人神交多年,直至1985年秋天,朱屺瞻赴港出席個人畫展,終得初次相見。其後,黃醫生邀請屺老下榻其家暫居,互相琢磨藝術心得,二人因而結為摯交。繼後屺老一直與黃醫生往來不斷。黃醫生藏品中均見畫家一再題字,足見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今次展覽,香港藝術館從黃貴權醫生捐贈的1,110組靜觀樓藏品中,精選出逾80組朱屺瞻的早、中、晚期作品。香港藝術館館長朱瑞平表示,「朱屺瞻享壽105歲,一生跨越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在軍閥動亂、八年抗戰、十年文革的洗劫下,屺老始終抱持對藝術的一片赤誠,一筆一墨皆『從烈火中鍛出,從薄冰上履過』,歲月坎坷,更見畫藝日進。黃醫生收藏屺老畫作逾四十寒暑,經年收藏完備了其不同時期的佳作,從今次展覽就能窺見一代海派巨匠的百年華彩。」

用色創新不拘一格

整個展覽分成九區,以不同主題展示屺老作品,並先以黃醫生的沙龍作品作為楔子。朱館長解說,「朱屺瞻喜用藍色,黃醫生在朱屺瞻個人畫展中,得見一幅重彩墨荷作品,以大片花青表現蓮葉田田,蒼藍悅目,於是親自向屺老指教藍荷葉的箇中玄機,屺老只淡然道自己看到的就是藍色。黃醫生後來在一次旅行拍攝途中,又見荷塘美景,不禁駐足留影,竟發現鏡頭下滿池荷葉頓化作一片藍海,憶及屺老所言非虛,從此見到朱屺瞻對黃醫生攝影的影響,也領略到屺老在用色上的大膽與創新。」

其中六個主題(野色、活色、典色、繁色、單色、獨色)均以「色」字入題,原因是朱屺瞻對用色甚有心得,「屺老早年曾東渡日本研修油畫,他的山水作品打破國畫設色上的局限性,在傳統青綠重彩中移植了西方藝術的色彩概念,借助『後印象派』的主觀情感用色、『野獸派』色彩塊面的狀物構形,大膽施以艷彩作紅綠、藍橙對襯而不見突兀,看似光怪陸離而不失絢爛明麗,呈現如同交響樂般的視覺盛宴。他認為『施色有大道,就像作樂一樣』,曾在友人家中聽到芬蘭作曲家西貝流斯(Jean Sibelius,1865-1957)的作品後,有感而發創造出兼具中西韻致的山水色譜,不拘泥於陳法,意在求新,充分地反映出其多彩多姿的藝術之路。」

野而不馴人生寫照

除了用色上的突破,朱屺瞻的選材也別出心裁,相比起以家中培植的盆景入畫,屺老更愛山葩野卉。朱館長指出,「他認為『野』是對古法末流的反抗,以及對奔放時代的回應。尤其是他曾經歷多次戰爭,也受過文革的衝擊,家境亦從早年富裕變得一貧如洗,所以寫花同時寫人生,例如繪於文革結束後的《雪中水仙》,水仙雖已被風雪壓至折下,但仍呈現堅韌不馴的野態,充滿生命力,飽歷風雨卻亭亭玉立,一如其藝途起伏、經霜愈茂的人生寫照,黃醫生因此極愛此畫。」

「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原於去年舉行,可惜因疫情關係只展出十多天。今次載譽重來,實在不容錯過,展期至今年3月底,想一睹朱屺瞻色墨相和、野拙稚重的佳作,就得趕快行動,到藝術館參觀這個不可多得的展覽。

 

「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3月29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四樓靜觀樓藏品廳

網址:hk.art.museum

 

以上資料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