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鐵於1998年9月通車以來,由原來服務屯門及元朗區,及後網絡伸延至天水圍區,為區內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隨着屯馬綫啟用,輕鐵現時擔當雙重角色,一方面是服務屯元天區內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另一方面亦為屯馬綫乘客提供接駁服務。輕鐵作為「社區鐵路」,團隊一直發揮專業及以客為本的精神,盡心服務區內居民,35年來與社區一同成長。
港鐵公司營運主管—屯馬綫、輕鐵及巴士陳志雄表示,輕鐵深入屯元天居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是屯元天居民的「社區鐵路」,「過去35年,隨着屯元天的社區發展,輕鐵的網絡有所擴展,車隊也有所擴充,而部分輕鐵站的站名也隨社區變遷而有所改變,例如新發站改名為屯門站、散石灣站改名為龍門站等等。這些都見證着輕鐵與社區一同成長。」
投放資源持續提升服務
陳志雄表示,港鐵公司近年一直投放資源並融入科技,持續提升輕鐵服務。他舉例指,輕鐵自2018年起陸續在指定過路處裝設「行人智能護柱」,當有列車駛近時會閃燈及發出聲響,提醒行人注意過路安全,並於2019年起全面應用自家研發的「綜合車速及位置監察系統(iSPS)」,以監察包括車速等的實時行車狀況及管理車隊。其他例子還包括購置新輕鐵擴充車隊、為乘客提供實時乘車資訊,以及開展月台改善工程、路軌更換工程等。
輕鐵亦於今日推出全新早上特別路綫506P綫,以及於龍門站試用實時監察技術,因應附近巴士站的排隊情況,適時調派輕鐵接載乘客,以紓緩龍門路一帶路面交通的壓力。陳志雄指,公司亦將探討研究氫能輕鐵的應用及可行性。
非值班同事合力應對大停電
陳志雄又稱,不少在輕鐵工作的車站助理及車長均是屯元天街坊,不但可以當區就業,而且由當區居民服務自己的「社區鐵路」,特別有親切感,也令輕鐵團隊有強大的凝聚力。
其中一個例子是去年元朗電纜橋起火,令到元朗、天水圍一帶出現大範圍停電。港鐵公司總車務經理—輕鐵及巴士關偉麟表示,當晚輕鐵團隊即時作出應變,透過調動電力供應,讓輕鐵列車可以繼續行駛。「最令人難忘的一幕,是輕鐵信號燈以及『波口』(道岔)受供電故障影響而未能運作,需要靠同事到場人手『撬』開波口,讓輕鐵列車可以繼續行駛。一些住在元朗及天水圍非值班的同事,即使未能透過手機等網絡通訊聯繫其他同事及掌握實際情況,而且自身居住的大廈亦受停電影響,也毅然放下家人、不辭勞苦跑多層樓梯『落樓』幫手,竭力確保輕鐵可以繼續暢順行車。」關指出,人手「撬」開波口需要很大力氣,而且同事處理好波口後,還要趕到路口在昏暗的環境中指揮交通,不只揮灑汗水,也相當考驗同事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後同事都表示可以維持輕鐵服務,送居民安全回家,再辛苦也值得!」
全新早上特別路綫506P投入服務
輕鐵不但為區內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亦按社區需要不斷提升服務。全新早上特別路綫506P綫於今日(9月4日)投入服務,乘客毋須轉車便可由屯門碼頭一帶前往龍門站、屯門站、杯渡站、景峰站及兆康站等,方便學生到學校區上學,居民亦可以經屯門站與兆康站轉乘屯馬綫到市區上班。該綫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早上7時20分及7時35分,星期六、日、學校假期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
輕鐵車廠開放日
為了讓大家了解車廠運作及加深對輕鐵服務的認識,輕鐵將於9月17日舉辦輕鐵車廠開放日,邀請市民及區內團體與非政府組織等參觀。當日亮點是首度同場展出第一期(35周年復刻主題輕鐵)至第五期輕鐵車輛,供鐵路迷及市民拍照留念。開放日將設有六個特定時段並設有人數限額,憑二維碼門票入場,市民可以由9月5日起透過MTR Mobile或手機應用程式THE GULU預先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以上資料由MTR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