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亦令人反思大眾福祉的重要性。將於11月2至4日在灣仔會展舉行的第16屆社企民間高峰會(高峰會),便以「跨界創新 福祉永續」為主題,廣邀民商官學的代表參與國際研討會,以集體智慧推動社會創新。同時,高峰會亦於各區開展一系列的社區參與項目,務求走進社區,連結各界,落地實踐社會創新的精神。
高峰會自2008年開始舉行,起初由一群熱心的社創人士、社會企業家組成,透過建立多方協作平台,讓各界人士認識社會創新,推動社會企業家精神。在這十六年間,高峰會已發展為亞太區備受關注的項目,累計參與人數接近8萬人,更有超過1,000間支持機構。
一連三天舉辦的國際研討會,邀請超過七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重量級講者參與,就「營商創效」、「藝文創新」及「跨界創科」三個主題,結合營商和金融、藝術和文化,以及科技和創新的領域,從中探討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相互影響。
首設拉闊對話 帶動社會創新
今屆高峰會首設「拉闊對話:跨界協作 共創永續福祉」環節,邀請了來自房屋、青年、人口老化丶教育界、商界及環保界多個領域的重量級講者參與。高峰會籌備委員會主席容蔡美碧表示,這個新設的環節是希望讓台上講者和台下參與者可以直接對話,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可以發表意見,「我們相信『智慧來自民間』,許多時候社會創新是由下而上,能夠因應大眾需求作出一些創新的做法。」
以房屋為例,是香港市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將會在會上解釋局方制定公屋「幸福設計指引」的最新發展。「其實住屋也要講求周邊環境氛圍和社區營造,透過設計更多室內外空間,改善市民的身心發展。『幸福設計指引』對香港住屋帶來很大突破,我非常期待何局長的分享。」
民商官學 優勢互補
「現今社會問題愈來愈複雜,政府也好,單一界別也好,也不能獨力解決所有問題。」容蔡美碧以釋放婦女勞動力為例,背後牽涉托兒服務、教育制度、社會資源分布等等議題,各個範疇環環相扣,也關乎多個界別的持份者,故此,「我們一直推動跨界別合作,尤其是民商官學,惟有運用每一個界別的資源及優勢,才有望長遠解決社會問題。」
她續表示,創新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元素之一,「過去幾年在疫情衝擊下,迫使許多社企咬緊牙關,構思創新意念及新的營運模式,例如與更多NGO或商界合作。踏入疫後重建時期,社會仍面對地緣政治、經濟波動等環境,相信社企需注入更多心血,創造更多創新的產品及服務。」
交織網絡 增強社區韌力
高峰會籌備委員會委員兼「好單位」行政總裁陸樺表示,研討會第二天將會舉行「社區共建 地方未來」環節,邀請不同領域的社區參與者,包括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商界代表,分享他們如何以創新思維促進社區關係的經驗。他指出,這些講者具豐富的社區協作經驗,例如曾跟政府或商業機構合作,把閒置空間搖身一變成為街坊聚腳點;或利用自身人脈,凝聚更多社會參與人士。而近日的暴雨丶風球來襲,更突顯出社區協作的重要性,「譬如近期遇到一些極端天氣,十號風球、黑色暴雨引起多處水浸,利用社區資本便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走進社區 落地實踐
除了多場研討會外,高峰會亦展開一系列社區計劃,將社會創新的理念帶入社區。今年社區計劃涵蓋10個地區,包括中西區及南區、灣仔、九龍城、黃大仙、觀塘、深水埗、油尖旺、元朗、屯門、北區及大埔,通過社創實驗室、社區培訓計劃、青年參與、社區探索等活動,讓參與者感受社會創新的多元性。
陸樺擔任油尖旺區的社區主席,他正準備收集區內的渡船角「八文樓」社區故事。「八文樓是富有歷史價值的地方,這裏即將面臨重建,我們將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參與者,一起落區向舊街坊收集生活故事,並透過策展活動,讓大眾正面討論社區的發展。」
展望將來,對於社創的未來發展,容蔡美碧期望更多有心人加入社企行列,她說:「社會創新已經成一個運動、一個風潮,近年商界愈來愈重視ESG,萌生『營商可以兼善天下』的理念。我希望每一間企業都可以擁抱社會目標;而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創新者。」
社企民間高峰會2023
日期:11月2至4日
報名及詳情:https://bit.ly/SES2023_agenda
資料由社企民間高峰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