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香港2024

<

開年展現由治及興新氣象

新一屆區議員履新即積極作為、特區政府「搶人才」「搶企業」奮發有為、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新年伊始,香港萬象更新,生機勃勃,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正按國家「十四五」規劃和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為香港擘畫的藍圖加速前進。新華社記者蘇萬明、王茜、謝妞

展望2024年,隨着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年內完成,香港新經濟動力不斷顯現、社會活力持續增強,香港將進一步搞活經濟、改善民生,展現穩定繁榮、由治及興的喜人景象。

新一屆區議會 展現新氣象新面貌

2024年1月1日,香港特區新一屆區議員宣誓就任。剛剛履新,各區議會便着力完善地區治理、為民服務,為進一步夯實由治及興的社會基礎注入新動能。

搞活經濟、改善民生,是特區政府新一年的兩大施政目標。開年之初,18區區議會已順利召開首次大會,會議有秩序、有效率地進行,其中一項共同議程就是如何提振地區經濟。如油尖旺區擬舉辦「尖咀夜繽紛」、觀塘區將美化觀塘公眾碼頭……

春節、元宵節將至,一些區議員正在聯同本區關愛隊進行家訪、派發福袋,和市民一起迎接祥和熱鬧的新春佳節。

為了帶動地區經濟,1月至5月,18區還將以「日夜都繽紛」為主題舉辦一連串活動,如深水埗區的新興運動、大埔區的「許願夜市」等,展現地區特色,弘揚傳統文化,帶動節日氣氛。

新一屆區議員更將圍繞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提出的五大優先工作範疇,即市民普遍關注的擴大課後托管、關愛長者、打造潔淨街市、提升治安水平、改善行人設施等,收集民意,協助
政府制定各項服務的優次,交由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執行。

「我很高興見到新一屆18區區議會在就任一個多星期以來,已經開始展現新氣象、新面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說。

搶人才搶企業 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搶人才」「搶企業」是特區政府增強發展動能的重要舉措,成效顯著。過去一年,香港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吸納超過22萬宗申請,至今超過13萬宗獲批,約9萬名人才已抵港。已經
落戶或表示準備落戶香港的科技企業目前已有近40家。

展望2024年,香港將加速推動創科產業化發展,吸引重點創科企業,豐富香港的創科生態,助力產業提速發展。「相信會為我們帶來更為顯著的收成。」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

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等人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盡量完善托兒服務以提高生育率,並着力解決老齡化社會中的老年人就業問題。

在元旦假期,旅遊業迎來開門紅,元旦前一日香港酒店入住率約九成,房價恢復至2018年的約八成。香港機場客運量預計今年底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並隨着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系統全面投入服務,今年香港航空運力會再創高峰。

2024年,多項盛事活動還將持續增強香港的社會活力,如香港馬拉松、國際七人欖球賽、香港藝術節、影視娛樂博覽、亞洲金融論壇和東亞保險會議等。

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指出,特區政府正全力研究有效立法方案,落實特區政府應實踐的憲制責任,2024年年內完成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有關人士指出,完成立法後,特區政府將可以「輕裝上陣」,更好解決民生和經濟問題。

高效作為 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國家對香港的明確要求,也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積極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新年伊始,特區政府即高效作為:

特區政府近日決定兩年內推出110多項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方案,融入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大局;繼續拓展生命健康科技基礎研究,繼續激發「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潛力;今年5月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
交流合作……

連日來,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等多位官員紛紛訪問內地,成效明顯。如簽署《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粵港人才合作協調機制」等。

陳國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今年頒布五周年,他期待香港與廣東省繼往開來,貫徹「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原則,推動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

「我相信只要社會各界同心合力,2024年的香港一定更勝從前,在國際舞台上變得更耀眼奪目。」李家超在2024年新年祝福中說。

2024年1月1日,絢爛的煙花綻放在維港上空。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棋手徐瑩
圍棋人生「落子無悔」

中式家具、國畫、插花、盆景……在香港灣仔一處綠樹成蔭的多層洋房裏,家居布置無不彰顯着女主人濃濃的中國情韻。在兩張太師椅之間,一副雅致的棋盤擺放在客廳的醒目位置,
棋盤的線條縱橫交錯,似乎也映襯着她豐富多彩的人生。新華社記者劉謹、韋驊

房子的女主人就是約10年前來到香港生活的徐瑩。作為中國圍棋職業五段棋手,她當年與華以剛八段被稱為「黃金搭檔」,在電視上講棋的形象至今仍令眾多粉絲印象深刻。

徐瑩曾多次獲得中國女子圍棋錦標賽和世界女子圍棋職業賽的個人和團體冠軍。從當年的職業棋手到如今的大學教授,從內地到香港,角色在轉換,生活在改變,但徐瑩的初心始終沒變——用自己的方式傳播和推廣圍棋文化。

因圍棋初識香港
「很多人都說我的性格不像下圍棋的。」徐瑩一直都覺得自己像個習武之人,外向豪爽的性格中帶着一點隨性,頗有俠義之氣。

5歲那年,北京一位老先生說徐瑩是塊練武術的料,但後來沒想到她竟與圍棋結緣,在這門號稱「靜坐的武術」中「揮動拳腳」,與對手無聲博弈。

8歲開始在北京什剎海體校學棋,幾年後徐瑩就被北京圍棋女隊選中。由於在1987年全運會表現優異進入國家少年圍棋隊,徐瑩後來成為圍棋世界冠軍馬曉春的學生。

1998年,徐瑩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她與講棋搭檔華以剛應邀從內地經香港赴澳門參加圍棋交流活動。雖然不是行程目的地,但回歸祖國不久的香港讓徐瑩心馳神往。

第一次來香港參加圍棋交流活動更是讓徐瑩至今記憶猶新。「感覺很遙遠,但又好像近在眼前。」那是在16年前的一個冬天,香港一家民間圍棋培訓機構舉辦全港兒童圍棋交流活動,徐瑩作為特邀嘉賓對香港的小棋手進行現場指導。

又過了些年,香港著名私立學校拔萃書院邀請徐瑩來校,為學生開設一堂別開生面的圍棋普及課。「真的沒想到,後來我與香港這座美麗的城市從此結下如此深厚的緣分。」她說。

以棋會友 力促圍棋文化交流

2013年,徐瑩移居香港。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來說,南北差異讓她剛來時頗有些不適應。周末與好友一起行山看海,讓徐瑩慢慢了解並愛上這座城市。

與一些大眾文體項目相比,圍棋在香港相對冷門。香港雖在青少年圍棋普及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很多香港本地家長對圍棋的認識還相對局限」。

徐瑩認為,在香港推廣圍棋,不僅要教學圍棋技藝,更要通過圍棋這一載體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棋會友是一種很自然的交流方式。」

2011年徐瑩來到深圳大學擔任副教授,開啟自己的圍棋教學之路。如今,她每周都在深圳和香港之間穿梭,並把目光投向整個粵港澳大灣區。

2023年初,由徐瑩擔任會長的香港大灣區圍棋促進會正式成立。7月,促進會首次在香港舉辦國際大學生圍棋公開賽。徐瑩說,她希望把這個比賽辦成香港圍棋傳統賽事。

此外,徐瑩還積極參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少年圍棋交流活動,不少香港的青少年圍棋愛好者到內地切磋棋藝,感受圍棋文化的魅力。「香港和內地的年輕人要多交流,圍棋就是一個很好的紐帶。」她說。

勝負之外的東方智慧

圍棋雖是競技體育項目,卻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在徐瑩眼中,圍棋是一種在對抗中尋求和諧的競技項目,走好自己的棋,不一定要吃掉對方,這是超越勝負的東方智慧。

金庸生前很愛下圍棋。上世紀80年代,陳祖德、聶衛平等圍棋名人來香港都曾與金庸聚會對弈,以棋會友,其樂融融。金庸也從圍棋中獲得靈感,把棋局寫進小說,寫出深藏於黑白棋子之間的玄妙和智慧。徐瑩說:「真希望我能早點來香港,說不定有機會可以陪金庸先生一起下棋。」

作為中西交匯的城市,有許多外國人在香港工作生活。徐瑩結識了一些外國朋友,他們對這黑白分明的棋子非常好奇。她耐心地向他們介紹圍棋相關知識和歷史,講解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與奧妙,令他們興趣大增。

圍棋所蘊含的哲思尤其發人深省——競技雖有勝負,但棋子起落之間,大和小、得與失、全局和局部,就像人生,考驗着每一次選擇。

對於徐瑩來說,近四十載圍棋人生,每一次選擇都像一場修行。她說:「今生落子無悔。」

2023年11月23日,徐瑩向記者介紹圍棋知識。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以上資料由NC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