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細小的無人機橫越天空運送貨物,或者乘坐無人駕駛的自動車在城市穿梭,通通有機會未來在香港實現。為了讓市民認識各式智慧城市的技術和應用,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參與在香港科學館舉行的「2025香港科學節」,特設『智慧「飛」「行」體驗區』(體驗區),讓市民親身體驗無人車技術,了解無人機和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的最新發展。
香港科學節由香港科學館主辦,是香港最大型推廣普及科學的活動之一。今年以「共創『理』想」為主題,集合科學組織、教育機構、學校、大專院校、博物館和各個政府部門參與。
應科院於體驗區帶來多項精彩示範,例如市民可以近距離看到送藥無人機的實物,了解低空經濟發展;而車聯網技術互動遊戲,探索有關自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細節,包括電源轉換封裝冷卻技術、神經網絡AI芯片、自動駕駛多傳感器與車聯網融合感知等。至於虛擬無人車遊戲,更加讓市民置身虛擬空間,沿港珠澳大橋跨境行駛,親身感受智慧出行和車聯網技術。
低空經濟技術伙伴 協助項目測試
今年低空經濟成為大眾的新焦點,意指在1,000米以下的空域,利用各種飛行器(如無人機)來提供服務和創造商機的經濟活動,包括運輸貨物、測量、搜救、拍攝照片、進行科學研究,或娛樂及教育體驗。低空經濟既是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亦是香港經濟新增長點,去年施政報告便宣布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負責制定相關發展策略及行動計劃。
今年3月底,政府更公布「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計劃」(沙盒計劃),應科院成為項目的技術伙伴之一。應科院通訊科技高級總監招溢利博士表示:「應科院作為香港最大的研究院之一,正全力配合政府推動低空經濟策略,透過我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協助政府及沙盒計劃內公司進行項目測試,加速科研落地轉化應用,藉此貢獻香港。」
通感一體化 提升無人機穩定性
雖然無人機已面世多時,但是要進一步發展商業應用,必須在技術上加以改良。應科院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深入研究相關政策,並與企業、科研機構及學術界共同開發無人機技術。
應科院今次在體驗區,便展示了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無人機及相關技術,「我們在無人機上加裝了多個傳感器,令操作上可以更加安全、穩定。應科院亦『由地到天』,將原本應用在智慧交通的5G通訊技術,整合到無人機控制系統中,其『通感一體化』技術,有效提升無人機定位的精準度和防撞能力。同時,考慮到無人機的痛點,應科院研發了快速充電技術,將充電時間縮短一半。」
招博士續指,應科院亦計劃研發「天地一體的3D智能化網絡管理系統」,將地面車輛及車聯網設備,與無人機統一管理,並與城市大腦雲平台連接,完善香港的智慧城市藍圖。
自動駕駛系統 精確導航 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
除了探討無人機和低空經濟外,智慧交通亦是此次體驗區的一大亮點,通過各種互動遊戲,讓市民了解無人駕駛系統,對改善交通效率和安全的優勢。招博士說:「香港是一個人煙稠密的城市;加上駕駛者亦難以預料突發事故,如前車刹停、行人衝出馬路等,故發展無人駕駛系統更為有利。多年前,應科院已開始推動車聯網技術,利用通訊系統來感應環境,為駕駛者提供警示路況,現場無人車,進一步應用車聯網技術,AI系統推動無人車驅動。」
在智慧出行上,應科院目前進行多動駕駛相關技術研究,聚焦三大方向。第一,自動駕駛小型巴士在迴旋處、公共交通交匯處等複雜環境下,網聯自動駕駛系統下的實際操作;其次是連接智能路邊設施,讓公共運輸營運商按實時交通情況,調度巴士班次。第三是利用類神經形視覺感測相機,縮短傳感系統的反應時間和距離,以及發展交通監察系統。
對於今次應科院參展「香港科學節」,招博士期望:「向市民預示未來智慧『飛』『行』新體驗外,感受香港的創科力量,亦希望燃起年輕人對科研的熱情,在未來投入科研行列,成就新一代香港科學家。」
「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講座 探討新興趨勢及其未來發展
此外,應科院將於4月26日舉行「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講座由應科院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凌樹欣女士主講,分享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並探討各行各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運營效率和生產力,讓聽眾能夠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新興趨勢及其未來發展,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醫學及大樓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主題演講: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日期:4月2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30分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課室
費用:全免(名額只限80,先到先得。)
香港科學節2025「科學市集」
日期: 4月26及27日(星期六及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
網頁: https://www.hk.science.museum/scifest2025/
資料由應科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