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發「心安你得」APP
助心肌梗塞患者評估復發風險 及早介入治療

<

高齡海嘯來襲,心腦血管等退化性疾病未來必定有增無減,令原本已經緊張的公共醫療系統百上加斤。高血脂已被確認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港大透過追蹤研究發現,若心肌梗塞患者在出院後一年內未能將血脂達到目標水平,其再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平均達三成以上,反映患者即使出院後亦需要密切監測,不能掉以輕心。有見及此,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名譽臨床副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譚礎璋指出,港大研發「心安你得」手機應用程式,透過遙距醫療持續監測及評估心肌梗塞患者的復發風險,以達至建立二級防預。

心肌梗塞雖來得突然,但也非無聲無息,醫學界已確認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為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根據歐洲心臟協會(ESC)2019年的最新指引,心肌梗塞患者的LDL-C水平應控制於1.4mmol/L以及原來的一半或以下。換言之,嚴格控制他們的LDL-C水平為預防復發的關鍵。

「心安你得」推算復發風險  提高患者復康依從性

惟本港公立醫院資源緊張,患者需要輪候數月才可以覆診已成常態;譚醫生指出,由於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臟疾病的患者,他們一經確診即代表體內的血管已經退化,復發的機會高,「需要全方位、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案,即需要控制血脂、血壓、血糖、抗血小板藥、飲食及運動都非常重要。」

譚礎璋醫生指出,心肌梗塞的患者復發機會高。

譚醫生續指出,「心肌梗塞患者一旦病發後,約四至六個月才進行覆診,已經失去調整藥物劑量的先機」;而且患者在出院後需要早期評估,以預防及推算復發風險。但礙於資源緊拙,以及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患者延遲覆診的情況屢見不鮮,導致他們血壓、血糖等指數難以受控。

由此可見,心肌梗塞患者需要一個全方位監測系統以跟進病情。近年,數碼醫療日漸普及,患者在家亦可以了解自身身體情況。港大早前獲安進香港資助研發的「心安你得」手機應用程式,正正為心肌梗塞患者提供支援,包括結合數據同步及風險評估計算機TIMI Risk Scor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TRS 2°P),分析他們出院後的情況,及推算每年出現心血管事故的風險比率,從而達致早預測,早預防。

譚醫生指出,透過這個應用程式,亦可以加強患者的參與度,時刻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在醫生層面上,亦可以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從而調整藥物劑量,以免錯失先機;最重要是希望減低患者復發機會。

譚礎璋醫生指出,「心安你得」手機應用程式可推算心肌梗塞患者每年出現心血管事故的風險比率。

左: 介面會顯示患者心肌梗塞病發後的日數,並將他們的心血管因素控制分為九項。; 右: 患者可透過視像復康頁面得到復康教育資訊。

「心安你得」介面會顯示患者心肌梗塞病發後的日數,並將他們的心血管因素控制分為九項:壞膽固醇、好膽固醇、體重、收縮壓、舒張壓、脈搏、糖化血紅蛋白、吸煙,運動;若結果顯示紅色,即代表有風險因素,正常則顯示綠色。其中壞膽固醇、好膽固醇及糖化血紅蛋白需要透過抽血,由醫護負責輸入相關數據,其餘六項因素則由患者自行輸入及使用手提心電圖儀器測量身體數據。

一旦數據經過分析後,患者的心血管因素控制顯示為紅色,醫護人員可以實時查閱患者的健康參數及生命體徵,從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包括考慮調整用藥劑量、透過視像復康頁面得到復康教育資訊。

預防勝於治療是老生常談,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及早預防疾病已經有跡可循。譚醫生指出,「心安你得」程式暫時主要於瑪麗醫院作研究使用,希望未來會向其他醫院聯網推廣,讓更多心肌梗塞患者可以及早預防復發風險。

以上資料由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名譽臨床副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譚礎璋提供

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名譽臨床副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譚礎璋

HK-08337-REP-2022-May

Date of Approval: Jun 2022

為鼓勵市民認識健康資訊,本文章由安進香港支持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