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東盟協會舉辦的首屆東盟電影節ASEAN FILM FESTIVAL 8月4至19日在港舉行,獲東盟多國駐港總領事館支持響應,透過14部不同類型的電影展示東盟國家的豐富文化。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越南四國駐港總領事暢談香港跟東盟的交流和合作,並指出香港跟東盟一直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善用這基礎推動交流將有助香港及東盟發揮彼此優勢。
馬來西亞:促進東盟和香港相互理解
馬來西亞駐港總領事木山利(Muzambli Markam)相信,電影是增進東盟和香港相互理解的好途徑,讓觀眾,特別是年輕人對東盟國家有初步印象,有興趣再多了解,甚至親身到訪。
木山利憶述,自己是看香港電影及聽廣東歌長大,自己更從同學處學會廣東話,他相信這種文化淵源可以成為交流和合作的橋樑。他稱,近年香港電視劇不少到大馬取景,這些合作固然增加大馬曝光率,亦讓大馬製作人從中學習,從而促進當地影視業發展。
他相信,香港電影人亦可從中受惠:「東盟多元文化可以成為香港電影人的創作靈感,提供不同的題材和故事情節。」
泰國:借電影節推廣社會文化
泰國電影業相對成熟,在今次電影節中放映作品最多,除了港人熟悉的恐怖片和愛情喜劇外,更有兩齣動畫,展示泰國創意產業之豐富。
泰國駐港總領事吳豐燦( C h a t u r o n t C h a i y a k a m )說:「電影是泰國文化外交一部分,我們推廣的不僅是電影,也推廣泰國作為電影拍攝地」。他稱,通過泰國電影,泰國不僅推廣旅遊,亦讓觀眾了解泰國社會文化,不再僅僅把泰國視為旅遊地點。
他舉例說,泰國政府積極扶持國內創意產業,亦推出不少措施吸引外資到泰國拍片,外國電影在泰取景如滿足僱用本地人等條件便可獲現金退款,退款率今年更提高至最多30%。現時每年有9至10部外國電影赴泰取景。他鼓勵香港的創意產業放眼東盟市場,尋找機遇。
越南:港發揮中國門戶角色
越南駐港總領事范平談(PHAM Binh Dam)亦說,越南深受香港影視文化影響,香港影音業的專業和品牌已是開拓東盟市場的一大優勢:「香港品牌已深印人們腦海,不用宣傳,而香港電影業可善用越南人才、越南本土故事,對雙方都有好處,甚至有助香港電影業繼續發展。」
他稱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跟世界溝通的門戶,更可協助東盟走進中國市場。他認為,要推動兩地更緊密交流,政府可建立兩地文化交流機制,並且在簽證上提供更多便利,商界亦會積極響應。越南今年9月將趁國慶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辦連串節目向港人介紹越南,他更期望東盟各國未來可合辦更多文化交流活動,讓港人認識東盟各國食物、時裝及音樂等。
新加坡:經貿合作也可互惠互利
新加坡駐港總領事王首毅同樣強調香港作為中國門戶的角色。他稱,東盟擁有非常年輕及受教育的人,除藝術文化交流外,經貿合作亦可互惠互利,「一帶一路」倡議正好提供機遇。他提到香港悠久的影視文化說:「香港是展現軟實力的中心,而我相信軟實力不是一個零和遊戲,而是一個正和遊戲。」作為移民城市,香港和新加坡華人形容「謀生」的詞彙都不約而同跟食有關:廣東話是「搵食」,而福建話則是「趁食」。他以被列入非物質文化世界遺產的新加坡小販文化為例,稱食物是了解文化的一扇窗戶,飲食肯定是其中一個加強交流的範疇。
香港—東盟協會主席黃永光感謝東盟各國駐港總領事及其他合作夥伴的支持,他表示:「我們期望透過東盟電影節為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提供一個促進跨文化聯繫的平台,並特別邀請超過600名本地學生、青少年及在港就學的東盟學生觀賞21場精選電影。炎炎夏日,希望年青人能夠在電影院一邊欣賞電影消暑,一邊接觸及認識東南亞,加深對當地文化的理解。」
東盟電影節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