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科技賦能業務:中國平安的AI驅動之路

<

在金融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賦能已成為企業實現業務升級和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中國平安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方面持續發力,從客戶服務到風險定價,從經營管理到業務協同,AI技術已在平安的主業各個環節全面鋪開。

在近日舉行的2024年股東大會上,公司管理層重點剖析了平安的科技戰略和發展。

AI技術的核心壁壘:數據、算法、算力與場景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表示:「中國平安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佈局和投入已持續超15年,人工智能時代的關鍵要素包括數據、算法、算力和場景。而在這些要素中,平安在數據和場景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在數據方面,平安構建了強大的「953」AI科技底座,即9大數據庫、5大實驗室和3大科技公司。其中,9大數據庫包括5大醫療數據庫和4大金融數據庫,覆蓋了全國最全、最廣泛、最新、最大量的數據資源,為公司的技術應用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算法方面,平安基於開源大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等),進一步搭建了兩層自有大模型,持續強化算法實力,支持在AI領域的創新。

算力是AI技術應用的關鍵保障。目前,公司在深圳和上海分別建有兩個大型機房,為AI技術的運行提供了充足的算力支持。

此外,平安在場景方面同樣具備顯著優勢。作為一家綜合金融集團,平安擁有全面的金融牌照,並服務著全國約1/6的人口,應用場景覆蓋金融、醫療、養老等多個領域,為AI技術的落地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空間。

AI賦能主業: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人工智能技術已在平安的主營業務中全面鋪開,取得降本增效的成果。

以客戶服務為例,平安呼叫中心每天需要處理約2,000萬通電話,而2024年AI坐席服務量達到18.4億次,覆蓋了80%的客服總量。平安的客服人員數量已從10年前的13.6萬人降至目前的不到4萬人。AI技術不僅能夠精准識別多種方言,還大幅提升了服務效率。

在風險定價和精算領域,平安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能夠更精准地對風險進行定價,並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高效的保險方案。例如,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KYD(Know Your Driver)項目,能夠根據駕駛員的駕駛習慣進行個性化精算,提供多元化的事前、事中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這一技術在新能源車險領域表現尤為突出,幫助公司在過去兩年的新能源車險理賠和綜合成本率方面保持了行業領先優勢。

在核心技術研發方面,平安持續聚焦關鍵技術研發與自主智能財產權攻堅。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團累計獲得人工智能領域國內外競賽冠軍45項,專利申請總量達55,435項,相關指標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同時,平安基於海量數據開展大模型訓練,持續深化金融、醫養等垂直領域大模型建設。目前,公司已累計沉澱超過3.2萬億高質量文本語料、31萬小時標注語音語料及超過75億張圖片語料。平安的語音、語言、視覺大模型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準確率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在科技創新的同時,平安也高度重視客戶體驗與風險合規。郭曉濤強調,公司在數據使用方面嚴格遵守客戶授權、隱私保護和風險合規的要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省心、省時、省錢」的一站式服務體驗。

Sponso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