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網站

企業與理財教育教學獎
知識與實踐兼備 助學生正確理財

迦密愛禮信中學學生在遊戲中感受投資理財氣氛。
司徒美燕老師(右)借助坊間活動,讓學生學習及實踐理財知識。圖左是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何玉芬博士。
羅定邦中學林詠瑤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創業機會,從中明白妥善理財的重要性。
陳智珩老師(左)將英語融合商業知識,令學生雙重得著。圖右是嗇色園主辦可風中學蕭志新校長。

要追逐人生目標,必須要有良好的理財技巧,懂得善用金錢。如果理財不善,不僅無法達到目標,更有可能造成金錢損失。理財是人生基本必修課,為讓學生及早接觸正確的理財知識,香港商業教育學會和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攜手合辦「企業與理財教育教學獎(下稱「教學獎」),表揚教師在「個人理財」或「營商環境」中表現出創新及激勵學生的教學。獲獎教師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讓學生籌劃義賣攤位,實踐產品銷售;有的參與理財活動,體驗投資選擇和風險;亦有將語文與商業結合,探討商業及理財方案。學生透過多元化活動學習及實踐理財知識,不但對學習商科有幫助,還可加深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個人理財的認識,做到精明理財,邁向夢想未來。

投委會總經理李婉秋認為,理財教育需在學校加強推行,為了香港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投委會建議將理財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讓年輕一代明白財務管理的重要,讓他們掌握理財的技巧。學生應從小培養對金錢的正確態度,並於在學期間逐步增進理財能力,使他們將來能作出適當的理財決定,並付諸實行。

香港商業教育學會主席戴明基校長坦言,學生使用金錢的機會比成年人少,未必知道如何妥善管理自己的金錢。教師可透過課堂與課外活動融入理財元素,向學生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教導他們認識金錢的功能,對金錢有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做個精明的消費者,從而訂立個人理財計劃,實現各種人生目標。事實上,現時已有很多教師設計教案及教材,將個人理財元素融入教學中,並獲得教學獎的肯定。其他教師也可參考作品,構思更多適合學生的教案,讓他們愉快地學習理財。

投資理財遊戲考知識

「理財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應自小建立良好的理財態度,希望非商科學生也可學到基本理財知識。」迦密愛禮信中學司徒美燕老師設計的「基礎個人理財﹕策劃個人理財及投資」課程,讓中三及中四學生按部就班全面學習理財知識,同時透過遊戲考驗學生如何正確運用理財知識。

司徒老師表示,為了令每個學生接觸到理財知識,課程在中三年級引入,讓他們培養良好的儲蓄習慣,明白投資涉及風險,注意個人承受風險的能力,並利用適當的投資工具為財富增值。中四課程則介紹各類投資產品,人生不同階段的理財方向及策略等。她認為,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非常重要,這樣才可令學生用心學習及應用。

司徒老師曾向中三學生建議每日儲蓄一串魚蛋的金錢,待完成DSE考試後可跟同學去旅行,藉此灌輸儲蓄可達成目標的觀念。雖然整個歷程為期長達三年,學生要持之以恆才能實現,但結果也有學生做到,養成儲蓄習慣。

課程也安排學生參與社福機構及企業合辦的青年理財師計劃,司徒老師期望學生實踐理財知識,透過活動感受投資氣氛,考驗個人投資眼光。她表示,模擬社會體驗遊戲有各種投資產品選擇,當中有產品享有高回報但缺乏支持,每年都有學生「中招」輸光本錢,令學生明白現實不會如此「著數」。另外,學生玩桌上投資遊戲時,必須答對問題才能贏得投資本金,可考驗學生的書本知識。司徒老師認為教學獎很有意義,可藉此向其他學校老師分享自己設計的教材,也可以給更多學生學習。

銷售實戰學理財

產品要賣得好,除產品要有吸引力,也需要控制成本及定價合理,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羅定邦中學林詠瑤老師以「青年企業家先導計劃」為主題設計課程,讓學生透過參與慈善義賣活動,學習及實踐理財知識。

學生在中四的生命教育及BAFS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皆會接觸企業及理財知識。林老師表示,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坊間活動,有機構會提供免費攤位及港幣1,000元資助,學生要為義賣攤位構思產品,體驗產品定價、報價,以至銷售整個過程。

要以有限資源在義賣攤位中獲利並不容易。林老師表示,學生明白在香港入貨難以應付兩日攤位所需,所以選擇網購成本較低的貨品。即使攤位免租,學生也會考慮到市場定價、計算租金、工資及將貨品定價加成,應用書本學到的理財知識。曾有學生以港幣1,200元網購多款仿古產品,最終創出港幣2,800元的銷售成績。有學生找廠家製造變色水樽卻出現漏水問題,幾經努力終成功地解決,這些經驗都是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

林老師認為,學生透過實踐不僅學到商業管理、報價及宣傳等知識,亦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商業理財知識,同樣的道理亦可延伸至個人金錢管理,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課程完畢後,有學生學會節約用錢,購物時考慮個人喜好和需要,也會儲起零用錢購買電腦及電話,有學生甚至懂得投資外幣並從中獲利。

策劃商業方案學英語

英語及理財雖是不同的知識範疇,但在職場上同樣不可或缺。事實上,理財可與不同學科結合,例如在英語加入理財元素,學生可在學習理財時認識更多英語詞彙,也可用英語討論及撰寫理財方案,在商業社會尤其重要。嗇色園主辦可風中學的陳智珩老師將英語及商業知識結合,製作成 「ASK about Business」課程,讓學生透過摸擬情景解決商業問題,並掌握更多商業英語,為未來做好準備。

陳老師認為情景學習對語文很重要,親身參與任務才能對英語有更深刻印象及懂得運用,因此她設計不同任務讓學生參與。其中一個任務是撰寫計劃書,幫助家庭式餅店進行擴展及轉營。她表示,由於疫情關係,學生在網上討論室分組討論,撰寫計劃書向在科技大學修讀環球商業管理的校友進行匯報,由校友評核及提供意見,以了解學生是否合理運用金錢,整個情景就像向投資者介紹計劃書一樣。學生在當中要考慮定價、計算銷售金額、顧客數目及盈利等。

參與學生在BAFS或經濟科已有一定程度的商業知識,可自行發掘及整理商業資料。陳老師作為英語老師,她認為課程讓學生正確使用英語,同時可發掘個人興趣及能力。

學生在過程中要考慮各種商業財務安排,清楚計算開支以達到擴展業務的目的,對個人理財也會有更深入的體會和認識,可逐步邁向人生目標。

企業與理財教育教學獎教師聯絡表格

有興趣參加下屆教學獎的教師:可掃描QR Code到投委會教學獎網頁了解更多。

以上資料由IFEC提供